1.杭州市上城区2019年公办小学一年级报名时间及招生办法

2.西局为什么叫这名字呢

3.西局的概述

4.陈家镇的经济发展

杭州市上城区2019年公办小学一年级报名时间及招生办法

玉皇庙租房信息-玉皇庙出租房屋最新信息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公办小学招生办法

一、招生对象

(一)杭州市区公办小学招生对象为:

1.杭州市区户籍的适龄儿童;

2.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条件按照省、市人民政府有关政策执行;

3.其他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需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包括:

(1)在杭留学回国人员随归子女,华侨归侨子女,外籍华人子女,港、澳、台籍人员随带子女(含港、澳、台籍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持有《杭州市人才居住证》、《杭州市特聘专家证书》或属地为杭州的《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来杭创业和引进人才子女;

(2)工作地为杭州市区的回归和引进浙商子女;

(3)父母在我国驻外机构工作或因公派往并长期在国外工作,父母双方均在野外地质勘察部门工作,户籍所在地确实无人照顾,需由市区亲属照管或寄养在杭州市区的学生;

(4)驻市区部队的军人子女;驻国家确定的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三类以上岛屿,以及在飞行、潜艇、航天、涉核等高风险、高危险岗位工作的军人的子女,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烈士子女和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其直系亲属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在市区的适龄儿童;

(5)在本市居住的外籍、港澳台籍适龄儿童。

(二)公办小学(含一贯制学校)招生对象当年8月31日(含)前年龄应满6周岁。

二、报名时间

6月25日至26日

三、报名原则

1.属地管理原则。市区常住户籍学龄儿童由户籍所在区教育局负责安排入学,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其他适龄儿童由居住地(以居住证、临时居住证为依据,下同)所在区教育局负责安排入学。

户籍情况以公安部门核发的户籍簿为依据;居住情况以与户籍一致的住房产权单位(人)的房屋所有权证为依据。

2.“就近入学”和“住、户一致优先”原则。具有市区户籍的适龄儿童,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相对就近)入学。当学区范围内符合条件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时,学校按照“住、户一致优先”原则排列先后顺序录取。

四、报名办法

公办小学实行“一站式”招生报名机制。适龄儿童根据情况分别向学区学校报名,学校应受理所有符合条件的学龄儿童报名。其中:

1.市区常住户籍学龄儿童向户籍所在学区学校报名。

市区户籍的拆迁过渡家庭儿童入学,依拆迁过渡协议向过渡地所在学区学校报名,过渡期间由过渡地所在区教育局安排入学。

市区集体户籍家庭儿童,向实际居住地所在学区学校报名,由实际居住地所在区教育局安排入学。

市区户籍公租房居民家庭儿童向公租房所在学区学校报名。

2.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向居住地所在学区小学报名。

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应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市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一年级入学预登记及查询系统”进行预登记,并在报名时间内携带相关材料,凭预登记码到居住地所在学区学校进行现场审核,确认符合条件后由学校接受报名。

3.其他

(1)适龄特殊儿童入学。盲童向户籍或居住证(或临时居住证,下同)所在区教育局(教育科)或残联报名就读省盲人学校,聋人儿童向杭州聋人学校报名就读,智障儿童向户籍或居住证所在区培智学校报名就读。

(2)在杭留学回国人员随归子女,华侨归侨子女,外籍华人子女,港、澳、台籍人员随带子女(含港、澳、台籍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持有《杭州市特聘专家证书》或属地为杭州的《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来杭创业和引进人才子女、工作地为市区的回归和引进浙商子女向户籍所在地(无户籍则为实际居住地)或父母工作所在地的区教育局报名。

(3)父母双方或一方持有《杭州市人才居住证》的来杭创业和引进人才子女向户籍所在地(无户籍则为实际居住地)或父母工作所在地的学区学校报名。

(4)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在直系亲属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地入学的,向直系亲属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地学区学校报名。

(5)在本市居住的外籍、港澳台籍适龄儿童可向居住地学区学校报名,也可去获得批准的专门招收外籍人员子女的学校报名。收费按物价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执行。

五、录取办法

(一)学校招生按下列规则进行:

1.学区内符合条件的报名人数未超过经核定的招生计划,学校不得拒绝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入学;区教育局可以根据周边学校报名情况,统筹调剂周边学区学龄儿童到该校入学。

2.学区内符合条件的报名人数超过经核定的该校招生计划,学校应根据学龄儿童户籍和家庭住房情况,按照“住、户一致”优先原则,按下列先后顺序录取:

(1)学龄儿童户籍与父母户籍、家庭住房三者一致,均在学校学区。其中父母有市区房产的,家庭住房以父母房产证为依据认定;父母无市区房产的,学龄儿童和父母居住在市区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家,家庭住房以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房产证为依据认定;

(2)学龄儿童和父母户籍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户籍、住房三者一致,均在学校学区(父母有市区房产但房产不在该学校学区),且学龄儿童户籍自出生日起落户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家。

(3)学龄儿童有市区户籍,但不属于上述两类;

(4)学龄儿童、少年无市区户籍,但符合在杭就读条件。

当同一顺序的学生人数超过经核定的该校招生计划时,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公平、公正原则制定排序规则和方法录取。

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居住地、工作地、社会保险缴纳地三者一致的,其子女由居住地所在区教育局在同类学生中优先安排。

3.符合条件、未被学校录取的学龄儿童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就读。

(二)其他

1.在杭留学回国人员随归子女,华侨归侨子女,外籍华人子女,港、澳、台籍人员随带子女(含港、澳、台籍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持有《杭州市人才居住证》、《杭州市特聘专家证书》或属地为杭州的《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来杭创业和引进人才子女、工作地为市区的回归和引进浙商子女与市区户籍学生同等待遇。

2.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定的军人子女、烈士子女、高层次人才子女、回归和引进浙商子女、本校教工子女和援藏援疆干部子女,由各区义务教育中小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范围,区教育局审核确认名单后统筹安排。

六、加强招生服务

(一)区教育局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向社会公布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招生政策,加强教育部门、学校和家庭、社会的相互沟通与理解,推进阳光招生。

1.招生政策公告。区教育局在招生前将招生工作有关政策、办法以网络、社区公告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告,公告的内容包括:各学校招生计划、招生范围(学区划分)、报名时间、地点和办法、需携带材料、招生录取办法等。

2.招生录取结果公告。各公办小学原则上在7月10日前向社会公布录取学生名单等招生结果。

3.区教育局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加强招生服务

1.各公办小学应加强招生服务,切实为适龄儿童入学提供服务和帮助。学校要采取多种渠道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宣传。及时发布招生信息,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及时了解入学条件和报名程序。

2.市区学校招生使用统一的招生管理系统和学籍管理系统,各学校应及时将报名和录取学生信息录入管理系统。

3.区教育局设立服务专窗(地点在杭州市中河中路62号,上城区教育惠民服务中心内),为在杭留学回国人员随归子女,华侨归侨子女,外籍华人子女,港、澳、台籍人员随带子女,来杭创业和引进人才子女、回归和引进浙商子女、军人子女就学提供服务和帮助。

七、学区分布

(一)常住人口教育服务区分布表

序号学校教育服务区

1胜利小学(钱塘校区)望江街道所辖的耀华社区、在水一方社区

2胜利小学(新城校区)紫阳街道所辖的海潮社区(秋涛路以东)

3胜利实验学校紫阳街道所辖的甬江社区

4天长小学湖滨街道所辖的东坡路社区、吴山路社区、岳王路社区

5金都天长小学紫阳街道所辖的北落马营社区、候潮门社区

6杭师附小(吴山)清波街道所辖的清波门社区、定安路社区(火药局弄以西)、清河坊社区(十三湾巷、东太平巷和小井巷以西)

7杭师附小(钱江)紫阳街道所辖的凤凰社区、春江社区、新工社区

8饮马井巷小学小营街道所辖的梅花碑社区、西牌楼社区、姚园寺巷社区

9天地实验小学望江街道所辖的近江东园社区、近江西园社区、徐家埠社区(新)、婺江社区、耀华社区、在水一方社区

10紫阳小学紫阳街道所辖的十五奎巷社区、太庙社区,南星街道所辖的馒头山社区

11娃哈哈小学湖滨街道所辖的涌金门社区,清波街道所辖的劳动路社区

12大学路小学小营街道所辖的大学路社区、葵巷社区、老浙大社区、长明寺巷社区

13穆兴小学小营街道所辖的紫金社区、小营巷社区、马市街社区、茅廊巷社区、金钱巷社区

14高银巷小学湖滨街道所辖的东平巷社区、青年路社区,清波街道所辖的柳翠井巷社区、定安路社区(火药局弄以东)、清河坊社区(十三湾巷、东太平巷和小井巷以东)

15抚宁巷小学紫阳街道所辖的彩霞岭社区、上羊市街社区

16市教科所附小南星街道所辖的玉皇山社区、白塔岭社区、水澄桥社区、海月桥社区(除金棕榈花苑外)

17上教院附小南星街道所辖的复兴街社区、紫花埠社区、美政桥社区、海月桥社区(仅含金棕榈花苑)

18清河实验学校(小学部)南星街道所辖的玉皇山社区、白塔岭社区、水澄桥社区、海月桥社区、复兴街社区、紫花埠社区、美政桥社区

19勇进实验学校(小学部)望江街道所辖的大通桥社区、始版桥社区,紫阳街道所辖的木场巷社区、海潮社区(秋涛路以西)

20清泰实验学校(小学部)望江街道所辖的莫邪塘社区、清泰门社区、兴隆社区

(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服务区划分

序号学校教育服务区

1大学路小学小营街道所辖的大学路社区、葵巷社区、老浙大社区、梅花碑社区、西牌楼社区、姚园寺巷社区

2穆兴小学小营街道所辖的茅廊巷社区、金钱巷社区、长明寺巷社区,湖滨街道所辖的东坡路社区、吴山路社区、岳王路社区,紫阳街道所辖的彩霞岭社区、上羊市街社区、小营街道所辖的紫金社区、小营巷社区、马市街社区

3高银巷小学清波街道所辖的柳翠井巷社区、定安路社区、清河坊社区、清波门社区、劳动路社区,湖滨街道所辖的涌金门社区、东平巷社区、青年路社区,紫阳街道所辖的十五奎巷社区、太庙社区

4市教科所附小南星街道所辖的玉皇山社区、白塔岭社区、水澄桥社区、海月桥社区(除金棕榈花苑外)、馒头山社区

5上教院附小南星街道所辖的复兴街社区、紫花埠社区、美政桥社区、海月桥社区(仅含金棕榈花苑)、紫阳街道所属的新工社区、凤凰社区、春江社区、甬江社区、北落马营社区、候潮门社区

6清河实验学校(小学部)南星街道所辖的玉皇山社区、白塔岭社区、水澄桥社区、海月桥社区、馒头山社区、复兴街社区、紫花埠社区、美政桥社区、紫阳街道所属的新工社区、凤凰社区、春江社区、甬江社区、北落马营社区、候潮门社区

7勇进实验学校(小学部)望江街道所辖的大通桥社区、耀华社区、在水一方社区、始版桥社区、紫阳街道所辖的木场巷社区、海潮社区

8清泰实验学校(小学部)望江街道所辖的莫邪塘社区、清泰门社区、兴隆社区、近江东园社区、近江西园社区、徐家埠社区(新)、婺江社区

西局为什么叫这名字呢

北京西单电话局百年西局

(2008-09-16 14:38:29)

坐落在北京西单商场对面的北京网通西单电话局,左邻右舍是流光溢彩的商场、酒店。

经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门庭若市,现在的西单电话局门前没有了申请安装电话的人群、没有了喧嚣。与左邻右舍、对面的新老大型商场相

比,这里很有闹中取静的意味。熟悉其历史的人知道,它的这份安静和从容,来自其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新时代的人文内涵。

西单电话局因位于皇城以西,也称西局、66局、老2局等。从1905年西局建成时的300门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机,到百余年后今天的20万门交换机容量,作为服务于党政军领导、机关、举世瞩目的金融街、企事业单位的京城最大的电话分局,其发展的足迹,见证了北京乃至中国通信的发展历史,其20世纪90年代的“小红伞精神”,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百年西局 王雅平

百年西局,民国以来第一个大型电话分局

西单电话局局址的选择不是现代电话局人的选择。就是这个西局,现在看来不起眼,其实却有着100多年的历史。

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6月,位于西单西斜街玉皇庙的电话西局建成,当时租房33间,安装了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机300门,服务范围为皇城外以西、以北(今西城区)地区。1917年9月,民国以来第一个大型电话分局在西单北大街兴建,称西局。

西局的概述

西单电话局局址的选择不是现代电话局人的选择。就是这个西局,现在看来不起眼,其实却有着100多年的历史。

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6月,位于西单西斜街玉皇庙的电话西局建成,当时租房33间,安装了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机300门,服务范围为皇城外以西、以北(今西城区)地区。1917年9月,民国以来第一个大型电话分局在西单北大街兴建,称西局。

西局的“大”,一是服务范围广;二是容量大。1908年时的西局,其交换机容量达到了1900门。

创建时的西局局址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机房一座,楼上为交换室,楼下为测量室和局长室。楼北面的平房为发电机房,楼南侧平房为职员和司机室。初装的交换机为从德国、日本等国购买的共电式人工交换机。

据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师傅回忆,解放前西局的交换机容量也是不断增长,但即使容量一增再增,也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因容量有限,设备陈旧,常常半个小时也接不通一个电话,因此还经常发生用户的申告。为求得用户的理解,1924年,电话局还邀请市民来局参观。

解放前后的西局,电话还需要人工转接。当时接转电话的职员不叫话务员,称接线员,因为转接电话时不需要说话,也称“哑席”。用户要哪个方向的电话,只需要将塞绳插入,用户听到拨号音后自己拨号。采用此方法后,用户的申告大幅度减少。1955年,西局采用了捷克的交换机A40,容量达到4000门。这时的西局,服务范围西北方向已到达中关村、万寿山等地。

随着业务的发展,西单局的通信容量和技术也在不断增加和提高:1955年1月,西单局开通A47步进式交换机4500门;1981年12月开通HJ-921纵横制7180门交换机;1987年10月,开通法国E10-B程控交换机7000门;1990年又增容6000门,1994年在新建通信楼内又先后开通了加拿大DMS100、上海贝尔、国产华为交换机。现在,西单局的设备容量已达20万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单局所服务的区域是皇城外以西、以北(今西城区)地区,西至阜成门,南至宣武门,北至德胜门,方圆25.4平方公里。中南海也位于皇城以西。在这个俗称“皇城圈”的区域内,党政军机关、政协、中央组织部、包括原邮电部在内的各大部委均在此区域,比较集中,素有“院内院外”之称,中南海为“院内”,中南海之外为“院外”,也是红墙外。

进入西单局工作的人员要考察政治素质,进行“政审”。因为经常要到“院外”这些党政军机关重地、深宅大院、首长、高官、知名人士家中完成重要的通信任务,在“政治高于一切”的年代,“政审”不合格、“政治上不可靠”,就不能进入西单局工作。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电话局是个半军事化的部门,政审严格、纪律严明,电话通信也主要为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电话局素有“中央耳目”之称,电话局在社会上也是一个叫得响的单位。

在这样一个重要、对人员素质要求如此之高且带有几分神秘感的单位从事重要的通信保障工作,其工作环境又是怎样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单局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线务员做的基本上是体力活。那时候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线务员不简单,推着小车满街转”,从拉车、立杆、埋电缆等全套活计,都要线务员自己完成,既是车夫、杆线工,又是管线施工人员。每天早上,他们将、线路杆装上排子车(排子车,现在没有了,是用结实的木料做成的大型人力货车,主要用来拉运大宗货物、搬家具等),或是人拉肩扛、或是“倒骑驴”地就出班了。两人一拨,在埋线杆时,自己挖坑,做地锚,人工立杆;冬季天寒地冻,埋设管线时,线务员们就自己烧开水将冻得坚硬的电缆浇软、剥皮。雨季,线务员最担心“电缆喝汤”,那样会造成串电、电话杂音,影响通话质量。所以,越是雨天越要出班。

凭着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他们将这些辛苦置之度外。领导关爱工人,出班的线务员、机务员没有回局,领导也不走,全局工作人员上下一心,情绪高涨且快乐地工作着。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愿望:“要当好中央、市委的通信兵”,为党政军机关提供最放心的服务。 在工作中,西单局的师傅们还创立、应用了不少新的工作方法,诸如“气压维护”电缆法、语音自动报时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通信线路以电缆为主。因电缆最怕潮湿、“喝汤”,所以,电缆班的维护量较大。为保证线路质量,一到雨天,杆线班的师傅们就要出班,给电缆加压、补气,主要是充入干燥的空气或氮气,使电缆里面的压强大于空气压强,从而防止水的渗入。“验杆刷油打帮桩”是他们要干的活计。这个时期电信部门采用的多为充气型通信电缆,这种电缆价格较便宜,应用较广,但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维护、检测。人工为电缆充气是很费力的活,尤其是为地下电缆充气,人孔空间小,充气机不容易使用。西单局的师傅们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将人工为电缆充气改为自动充气,有效解决了电缆充气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世纪60年代,西单局的技术人员与相关部门合作,将人工报时改为自动报时,由此开始了“117”自动报时的历史。 西局的老师傅们以电信人的职业精神,尽职尽责地为“皇城圈”内的客户提供着称心的服务。新时期的西局继承了西局的这一优良传统。作为北京网通最大的一个分局,多年来,西单局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各项KPI指标,全局收入在三区分公司的第一梯队中始终名列前茅,各项主营业务产品均超序时完成,真正成为北京网通生产经营、服务维护工作的“龙头”。其热心为客户服务的“小红伞精神”成为西单局的一个服务品牌。

西单局查修班负责西单地区的电话维修工作。1994年~1996年的3年中,查修障碍3万余件,各级用户申告为“零”。人们形容西单局查修班像雨中的红伞,用自己挺拔的身躯为路人遮风挡雨。一位人大代表视察时说:西单查修班为西城用户使用电话带来了方便和福气,为用户送去了荫凉。人们把查修班比作“小红伞”,称查修班的服务为“红伞效应”。由于出色的服务工作,西单查修班1995年被团中央和原邮电部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西单局的“红伞”班不仅仅代表着查修班的服务水准,其客户至上、甘于奉献的“红伞精神”,在西单局的各个部门和岗位被发扬、光大。由于局所位置的特殊性,近年来西单局参与了大量的通信重点保障工作,对每次的重大通信任务都有一套保障预案:线路双路由备份、人员24小时值班、机房每天测试、呼叫等。尤其是每年3月的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全局上下更是以极强的责任心、使命感,为“两会”提供通信保障。一般情况下,重大通信任务都是“急活”。只要接到任务,相关机线部门就奔赴现场,实地勘察后布线、安装,测试。完成安装后,还要派出社区经理进行后续服务。其中有一年,“两会”新闻中心要求安装100多部电话和几十个ADSL,西单局的安装人员为在春节前完成安装任务,大年三十这一天也在现场加班。只要用户提出要求,西单局都尽力满足。多年来,西单局为“两会”提供了安全、快捷的通信保障服务,没有出现任何闪失。

奥运会期间,西单局负责对所辖的实验中学排球训练馆、八中篮球馆、民族饭店、广州大厦等奥运酒店的通信保障工作。对这些重点地区,西单局做到24小时监控,并由一名社区经理和两名外包人员组成全天候保障小组,为这些重点客户提供随叫随到的服务。

近些年,西单局的服务工作得到普遍赞誉,使得“红伞精神”在所服务的地区得到延伸和推进。2007年全年,西单局客户投诉率平均为万分之0.91,共处理10060各类投诉165件,全部投诉来访都做到了100%回复用户。呼叫回访用户满意率达到100%,从客服中心10060接到的表扬181件,表扬信5件,锦旗3面。

承载着百年历史的西局,无论是通信能力、业绩指标和服务水准,在今日电信改革的新环境中依然显示着勃勃生机。百年西局,承载的不仅仅是历史,其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红伞精神”,已成为西局的服务品牌,在百年奥运梦想实现之时,为百年西局增添了新的时代光彩。

陈家镇的经济发展

2012年度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4亿元,比年初计划增长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3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实现了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各项经济指标如期实现,为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任务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36.5万元,占任务数119万元的115%。认真兑现中央对“三农”的优惠政策,做到财政资金监管到位,全面兑现粮种补贴、家电补贴、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共计兑现补贴资金530.9万元。  2、工业发展迅速。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5500万元;销售收入实现5189.7万元;工业增加值实现1576.4万元,利润实现534.5万元;非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6248.9万元,增加值实现1956.6万元。  3、农业结构逐步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大力发展以蔬菜、水果种植为主的种植业,积极推广区域化种植,逐步建立起与水权配置相适应的高效节水农业结构。粮食总产量18674吨,占目标任务数的102%;水品产量881吨,占目标任务数的101.3%。  4、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按照“以猪为主,六畜结合,五良配套,持续增效”的发展思路,坚持科学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养殖,重点抓好畜种改良和畜禽疫病防治工作。2012年度全镇规模养殖户有42户,生猪出栏数完成3.45万头,占目标任务数的75.66%;山羊出栏1.29万只、禽出栏32.32万只、兔出栏12.48万只。  5、城镇化建设目标全面完成。全面完成新店子村、篮子湾村及场镇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陈家场镇改造,打通一条街正在实施;建筑安全责任明确;农房修建管理有序。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立领导机构,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设置固定果皮箱40余个,内资公路沿线建垃圾池10个,清理河道3条,新建农贸市场1个,居民聚居点1个;场镇补种树100余株;场镇实现亮化、美化,农村清洁,整治效果明显。房屋建设投资240万元,面积2000余平方米。  6、承接产业转移及固定资产投入。招商引资实现13007万元,固定资产投入13313万元。  7、商务经济发展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167万元,旅游收入3132万元。  8、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2012年计生率为83.0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5‰,综合节育率为86.44%,统计误差率为7.49%。  9、环境保护目标。建立了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制定了环境保护规划,加强了辖区内规模以下企业监管和对场镇饮用水保护,制定环境突发事件预案。环保宣传活动2次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场镇垃圾清运、集中填埋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全年无重大污染、破坏生态事件发生。  10、劳动和社会保障目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数5581人,参保缴费人数7000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511人,占任务数的127.8%,住院核实率100%。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1人,占任务数的130%,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现就业24人;城镇残疾人就业新增1人;全年累计输出劳动力11400人,占任务数11300人的100.9%,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占任务数1.1亿元的181.8%。  11、民政及社会救助。  (1)城镇低保新增2户、2人,取消亡户和不符合对象1户、1人,现有城镇低保52户、77人,人均月补差160元,4户享受廉租房补贴。  (2)农村低保新增77户、138人,取消25户、77人,现有农村低保户700户、1331人,人均月补助65元。  (3)五保供养对象541人,做到应保尽保。集中供养243人,供养率44.9%。  (4)发放救灾救急物资20.1万元;医疗救助85人次、15万元。  12、科技及教育工作。开展了三月“科技之春”及五月“科技活动周”活动,全年完成科技讲座、培训12次。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无辍学率,小学在校生巩固率达100%;初中正常少年入学率为99.84%,初中在校生巩固率达99.17%;残疾儿童入学15人,入学率达10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8.69%;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5.82%;学前三年普及率达85.91%。学校无房屋倒塌、食物中毒、人身伤害和交通事故等安全事故发生。教学督导、学前三年教育、两基巩固评估验收。  13、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  (1)公路建设。通畅路完成10公里,其中:付氏祠村4.1公里、枇杷湾村2.2公里、何氏坝村1.4公里、王家坪村0.35公里、玉皇观0.25公里、石庙子1.7。修建便民路27.21公里,基本实现了硬化公路村村通。  (2)水利设施建设:新建和整治堰塘水窖151.5立方米,改建水渠650米,其他小型水利设施建设26个。  (3)500千伏变电站建设。党委、政府落实协调配合,搞好服务。目前,固定资产已投入1.5亿元。  14、其它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完成情况。